但愿职业伤害事件绝迹

当我们谈论尊医的时候,我们首先是谈平常心,尊重每一份职业。

人人生而平等,职业不分高下。对于每一位恪尽职守、兢兢业业的个体,理应获得全社会的尊重。这种尊重似乎更应自然而平常,贯穿于日常点滴,而不应该只「潮汐式」出现在某些节日、某个阶段。

我们每年都有各种因表彰某些职业而设立的节日,往往在节日前后会掀起尊重该行业的一个小高潮。这对于不断提高该职业的社会认可度、争取更多支持是有益处的,不过可能更重要的,是化特殊于常态,用功夫到日常。

有一天,人们也许忘了很多与职业相关的节日,但是职业伤害事件也早已绝迹。

医生的三重特殊性

当我们谈论尊医的时候,我们要特别谈谈医生这一职业的特殊性。

一是从服务方式上,他们只能直接、近距离面对患者,即便可能遭遇伤害也不能回避。科技日益发达,更多服务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已是大势所趋。但相比其它行业可能更多减少和服务对象面对面,降低被伤害的风险,医学始终不能指望线上服务、无接触诊疗成为主流。

中医是最典型的,现代医学也一样。虽然远程诊疗、人工智能、机器人手术等数字化服务创新会有所改变,但其技术进步本意不在于隔离医患,也永远不可能替代面诊。

二是从职业性质来说,医务人员面对的是他人人生的「B面」,客观上更可能变成泄愤对象。医院是一个特殊的公共场所,每天都不乏意外、伤痛、生老病死,人间疾苦。

特别是如罹患突发重大疾患伤亡,还会给个体带来极大的经济压力、亲情考验、情感创伤等,极可能瞬间崩溃变成火药桶,发生过激行为,伤及无辜。因此从医可能遭致的无妄风险,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都比其它职业高一些。

三是从职业强度看,中国医务人员被公认的是普遍工作时间长、服务强度大,能力越强越辛苦。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医院不能关门,绝大多数医务人员得不到足够的休息。

高压力、高强度、长期疲惫的工作环境下,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很难同时提供好的服务体验。顶级三甲医院的医务人员,即便与其他同行比,无疑也是面对医疗风险最大、承担医疗压力最重的。

当然还有许多特殊情况,但即便如此,我们也不希望对医务人员另眼相看,特殊庇护,如同幻想一片荒漠中独辟一方绿洲。医学如木,扎根于社会之壤,我们始终应该关注土壤肥力之提高、生态环境之改善。

当下社会正在穿越周期,绝大多数人切身感受时艰,一小部分群体会更加脆弱,极端事件发生的概率在加大。为了最大程度避免,应尽可能对他人释放善意,对纷争保持克制。也许电石火光间,世界会大不同!

让医务人员通过全心全意服务患者

获得高薪酬、高社会地位、高权益保障

当我们谈论尊医的时候,我们还是要好好谈谈 「尊患」。

《千金要方·大医精诚》中,孙思邈告诫所有医者「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丑,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这是中国传统医学中宝贵的平权思想,也是应该始终一脉相承的职业初心。

现实中何其难也!医务人员也不是神仙救世主!确实!但始终以为患者健康福祉谋的行业使命,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每有职业伤害事件发生,对医务人员的心理冲击是巨大的,对社会各种潜在的、长期的负面影响,也是难以评估的。

正因为如此,我们更要高举「医者仁心」的大旗,始终保有强烈的信念:极个别的疯狂行径不会冲击到医学价值的根本所在,护佑生命、救死扶伤永远是最根本的职业使命。

当看到大灾大疫时白衣战士将生死置之度外、冲锋在前,每有突发抢救总有医务人员挺身而出的情景,总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动,坚信这才是中国医务人员的主旋律;疫情期间社会各界踊跃捐款捐物、热情慰问,各大景区及公共场所纷纷给予医护特殊优待,这些年来医学院校每年报考分数节节攀高,优秀学子争相从医,这才是中国医患关系的主流!

不容否认,围绕着医疗费用这个敏感词背后的医务人员价值补偿和群众就医负担争论,成为医患关系张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拥有完美的医疗体制,同时兼顾医疗服务质量、效率和费用,我们还是要坦诚面对社会期待。

有一个误区,似乎医务人员高收入就是损害患者利益,这种狭隘认识无助于走出医患对立困境,找到解决之道。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行业的高价值、不可替代性,决定了这就是个稳定的、长期回报率较高的职业。

通过有效的卫生治理实现价值医疗,让医务人员通过全心全意服务患者、奉献社会而获得相应的高薪酬、高社会地位,以及高权益保障,是基本共识。

所以我们的问题并不是医务人员是否应该拥有高收入,而是他们的动机能否为了赚钱。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本末倒置一定会得不偿失。

医者先行,尊重病患,始终为病患着想,锤炼仁心仁术,才可能营造医患互信,形成更加和谐共生的医患关系!

不能忽视

医务人员的合理诉求

当我们谈论尊医的时候,我们还得反复谈医学人文的重塑。

「人文」如同一阵微风,看不到,但感觉得到。近些年有些医院的场地硬件得到改善不可谓不高档,院内各种咖啡馆便利店不可谓不便民,机器人、钢琴伴奏、大量医务社工志愿者等服务不可谓不时尚。

但是只要去实地一开口,就可能遭遇冷漠或抢白,一到卫生间就可能体验脏乱差,一进诊室就发现毫不重视个人隐私保护等等,你就能切身体会医院人文缺失之痛!

再看看普通医务人员的工作状况。法定休息得不到保障、加班工资少得可怜;门诊连续五六个小时连轴转,病房夜班随时待命;患者三教九流、鱼龙混杂,工作和休息场所局促拥挤,合理诉求无处表达;临床、科研、带教、开会排得满满当当,定期考核、职称评审、各类考试心力交瘁……你就明白忽视了最普通的一线医务人员的合理诉求,「患者至上」只能是句空话。

这些年不能说不重视医德医风建设。各种宣传、文明创建、明察暗访,满意度调查,考核评比,但患者对医院的口碑似乎另有标准;对医务人员的激励,弘扬先进、表彰典型,做了大量努力,但医务人员好像总是参与感不强。

相比我们飞速提升的诊疗水平、科研创新等硬实力,医学人文的软实力似乎有所忽视。我们应该重点反思下,医学领域的科技进步是否能够代替解决病患的所有诉求,该怎么样能真正将人文关怀融入卫生政策和医院微观管理的每一处考量中,什么时候才能让绝大多数医务人员对职业有发自内心的热爱,社会各方对医疗行业的印象再有所提升!

行业部门对医院更好一点

院长对医务人员更好一点

医务人员对患者更好一点

当我们谈论「尊医」的时候,必须要坚定地谈深入推进中国医改。

新一轮医改不知不觉中已经走过十多年,成效巨大,有目共睹。然而大家也公认医改尚未走出深水区。让医疗行业回归初心,让老百姓享受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医疗服务,让医患关系更加和畅共赢,必须去做,也一定能成功。

费孝通先生说中国社会里有所谓「差序格局」,其实解决政策问题借鉴下这种思维倒也不坏。都以服务患者为终极目标,但可以渐次递进,行业部门对医院更好一点儿,院长对医务人员更好一点儿,医务人员自然就对患者更好一点儿,也许很多问题就解决得更好。

具体来说,大家各司其职:

财政部门真金白银承担起对公立医院的投入责任,从源头上确保公立医院公益性的根基不动;

编制、人社部门实事求是核定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的配置标准和薪酬水平,从机制上保障医务人员付出回报的合理性;

医保部门科学客观核定收费、支付标准,从操作上指导医疗机构合理控制医疗费用;

卫生部门有序推进行业治理水平的提高,解决医务人员队伍发展的痼疾,回应合理诉求;

办医主体、医疗机构管理者沉下心来抓微观管理,降本增效,对医务人员的关怀保障落实到位;

最后,医务人员和患者双向奔赴,一定会使极端伤医事件越来越少,直至销声匿迹。

不能让医院安检形同虚设

管理得跟上

当我们谈论「尊医」的时候,最后谈两点务实建议:

一是支持有必要的医疗机构全面、严格落实安检措施。

这是无奈治本之举,眼下却也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阻止极端分子将凶器带入医疗场所,是防范严重伤医事件的关键一招。不是每家医院都必须这么做,但一旦发生类似事件,毫不犹豫地必须上。

安检成本及对就医效率的影响,也必须要承受。现实中最大的问题是多数医院安检形同虚设,造成浪费,管理上亟需解决这个问题。

二是建议所有医务人员尽可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在始终秉承医者仁心的前提下,应加强对当下社会问题的关注,以及对个别极端分子的鉴别和警惕。有同行归纳了 「特殊患者类型-防风险指南」,有医务部门开展医患沟通技巧类、自我防护类培训,还是应重视。不给恶人伤害自己的机会,善莫大焉!

千言万语,惟愿有一天,天下无职业性节日,亦无职业性伤害!

健康界出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若违规转载,必追究法律责任!

作者 | 陈小丽 监制 | 郑宇钧 

文/健康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汽势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快分享给朋友吧!

微信、QQ、支付宝扫一扫手机阅读更方便。

点赞302

发布于 2024-09-04 16:10

发布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全部评论

相关推荐

事关医院医保支付费用 DRG预分组调整「保姆级」教程来了|健康界

事关医院医保支付费用 DRG预分组调整「保姆级」教程来了|健康界2019-11-07

DRG月度/年度预分组调整是医疗机构依据本地分组系统内显示的DRG月度预分组信息,对主诊/主手术选择错误、系统分组错误等进行调整...

4.8万次
中国医院科技创新正呈现何种趋势?这场顶级大会给出答案丨健康界

中国医院科技创新正呈现何种趋势?这场顶级大会给出答案丨健康界2019-11-07

2024年9月8日,中国医院科技创新发展大会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学创新研究院、北京学院路临床医学协同创新联盟成立五周年研讨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

3万次
医疗服务模式正在变革!这家区域龙头医院是如何踩中鼓点的?|健康界

医疗服务模式正在变革!这家区域龙头医院是如何踩中鼓点的?|健康界2019-11-07

当前,医疗服务模式正经历一场「以患者为中心」的变革,「改善就医感受 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的氛围日趋浓郁。...

4.6万次
日间手术平均住院时长16.3小时,这家大三甲医院如何做到?| 手术室精益管理|健康界

日间手术平均住院时长16.3小时,这家大三甲医院如何做到?| 手术室精益管理|健康界2019-11-07

由于具有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人均住院费用、提高床位周转率等优势,日间医疗实践在我国医疗机构不断「生根发芽」。...

4.9万次
当医嘱被拒绝:医生如何破解「患者家属想自担风险」?|健康界

当医嘱被拒绝:医生如何破解「患者家属想自担风险」?|健康界2019-11-07

皮肌炎的「披肩征」和Heliotrope征,主要表现为上背部红斑、双上眼睑和眶周紫红斑,可伴有水肿,也是皮肌炎这一疾病较为特殊的皮肤表现。...

4.9万次
医师节前,这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有话说|健康界

医师节前,这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有话说|健康界2019-11-07

在行业能达成共识的是,医患关系紧张,是双输。如果一个行业没有了职业荣光、不被尊重、不被信任,必然带来挫败与踌躇。当医生战战兢兢治病时,也必然影响患者的利益。因此,我认为,通过中国医...

4.5万次
DRG/DIP 下 疑难病例和危重病例应分开管理?|健康界

DRG/DIP 下 疑难病例和危重病例应分开管理?|健康界2019-11-07

疑难危重病例的诊疗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对医院等级评审、公立医院考核、高水平建设、双中心建设乃至医保支付等均有影响。但是,部分医院管理者在疑难危重疾病的管理上,依然存在一些偏差。...

3.7万次
医保目录初审名单公布,40余款罕见病药物有望进医保|健康界

医保目录初审名单公布,40余款罕见病药物有望进医保|健康界2019-11-07

国家医保局公布2024年医保目录调整通过初步形式审查的药品名单,其中目录外药品244个,目录内药品196个,共计440个药品通过初步形式审查,相较2023年,申报药品数量有所增加。...

4.8万次